学院师资力量呈现"高精尖"特色,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50%,高级职称教师达60%,拥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数智先锋人物等省级人才称号专家。同时构建了"校企双师"协同育人模式,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长虹集团、九州集团等30余位行业专家与一线工程师,形成"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轨制培养体系。
王杨,女,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硕导,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四川省数智先锋人物、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分会监事。曾任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现兼任四川省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评国家首批一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与教学设计创新奖。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油气勘探开发学科背景,主要从事工业与人工智能、教育与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研究,带领团队以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创新应用为手段,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应用到产业一线,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近三年获四川省优秀党员、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四青年教师榜样、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成渝高校最受学生喜爱教师最佳人气魅力奖等多项荣誉。
王甫,男,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特聘研究员,四川省综合类教师校长省级培训专家库专家,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以第一作者发表SCI、CSCD、EI、中文核心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科学研究、综合改革、教学改革等项目20余项,获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次。
佘明洪,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绵阳师范学院“教学良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机械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者”。公开发表科研和教改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篇,CPCI-S检索3篇。申请专利10项,已授权6项,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主持和主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人工智能专业类学科竞赛和双创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省级获奖10余项。
陈禹伶,女,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人工智能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参与、负责国家及省部级科等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EI等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省部和地方资金支持1000余万元。
陈林宇,男,工学博士,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讲师,人工智能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和激光光谱检测技术。公开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收录5篇,主持省科技厅、经信厅项目各1项,主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项。主要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机器视觉、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主研省级教改项目3项,参编教材1部,指导学生参加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省级奖励60余项,获优秀指导教师6次。
邓豪,男,中共党员,博士,人工智能教研室教师。主要承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方向的课程教学。公开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EI论文21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核探测、跨介质测量。
周建平,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物联网工程专业负责人。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和EI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二等奖1项,获省级竞赛奖项4项。2000年-2023年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主持和参与多个国防科研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科技进步奖5项,国防专利2项。
王正才,男,本科,讲师。人工智能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公共课的课程教学。公开发表论文8篇,参与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编计算机公共课教材6本,其中两本教材荣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4年、2016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优秀教材评选三等奖,一本教材获四川省规划教材。
张萃,女,硕士,讲师。物联网工程教研室教师,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主要承担C语言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的课程教学。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校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曾被评为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陈雪林,男,硕士,讲师。物联网工程教研室主任,曾在成都长城电信从事手机应用开发。主要承担Java游戏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的课程教学,公开发表论文10篇,主持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曾被评为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2017年赴德国参加“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专项培训3周。
董晓娜,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物联网工程教研室教师,主要承担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课程教学。公开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SCI收录1篇。曾在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践锻炼半年。
洪玲,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物联网工程教研室教师。主要承担《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项目10余项。曾被评为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孙倩,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物联网工程教研室教师,主要承担信息内容安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结构等课程教学。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1项。指导学生立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省级获奖7项。获第二十七届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高等教育组典型作品、第七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四川省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一等奖、第十六届绵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何静,女,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第一作者发表EI检索2篇,主持市厅级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4项。主要讲授数据库原理、Python编程和Web开发等课程教学,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研省级教改项目1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省级奖励40余项,获优秀指导教师6次。
熊静,女,硕士研究生,助教。毕业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管理。物联网工程教研室教师,主要承担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原理课程教学,及负责非师范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等工作,指导学生荣获2024年第六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大赛精英大赛国赛一等奖,曾公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1篇。
部分兼职外聘教师简介
王明生,男,博士,中科院信息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软引进人才。主要从事计算机代数及其应用,密码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多次应邀在法国,美国,奥地利和香港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研究工作被国外专家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专门介绍。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项目。 在3项973项目中任骨干专家。 任计算机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多次在科技部,人事部组织的科研项目任评审专家。获邀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45分钟邀请报告。
张方宇,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兵器装备光电领域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自动化装备、光电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无线移动通信组网技术”、“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它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近40篇,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防发明专利1项。历任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投资处处长、科研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兼军品部部长等职,荣获省国防系统“党员示范岗”、省组织部“党员示范岗”、省国防工业“优秀青年”等称号;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定委会委员、国防科技工业光电专业成果评审组副组长、国防科技工业兵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定向能专委会委员、兵器装备制造装备组成果评定专家。
唐年胜,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等奖、云南省首批“云岭学者”、云南省委联系专家,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英国东伦敦大学等访问或做博士后。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学会资源与环境统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高维数据统计分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统计学会副会长、云南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长。 在JASA、Biometrika、Biometrics、Biostatistics、Statistics in Medicine、Statistica Sinica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教材1部。曾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
陈巧,毕业于法国贝桑松大学MEMS 微纳制造专业,具有10 多年MEMS 行业研发与团队管理经验,掌握MEMS 驱动器、传感器,对多自由度机构设计、优化、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作为核心发明人申请专利超过30 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0 余篇,2017 年获得上海市嘉定区高层次创新创业急需紧缺人才,2020 年8月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2021年9月获得苏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唐晓铭,博士(后),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邮电大学文峰青年百人,硕士 研究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重庆市核学会理事,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巴基斯坦 COMSATS University 学术评价委员会专家,智能空地协同控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与应用工程研究中 心副主任、重庆邮电大学能源互联基础理论研究团队负责人、重庆市线上一流 课程负责人(自动控制原理)、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自动控制原 理)。
熊中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助理、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智能制造教研室主任、双带头人。校聘启航学者、入选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访学计划、广西千人骨干计划人才、广西科技专家、桂林市科技专家、桂林市高层次人才英才卡、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贵州省首批创新创业专家库入库专家、双师双能型教师、3D数据工程师、Journal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Reports优秀审稿专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牌导师。
李春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2003年3月-9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研究;2004年10月-2005年3月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5月-2006年4月受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资助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7月-2008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在柏林洪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数据和信号处理(多源信息处理、异常检测、金融大数据)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10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8000余次,其中单篇被引用超百次的2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计算机领域高被引学者榜。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论文被评为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郑勇,博士(后),现任重庆文理学院讲师,主持重庆市教委项目 2 项,横向项目 1 项目,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军工项目等基金资助的多项课题,具有丰富的传动件摩擦学、精密加工制造、机械设计及理论、接触力学等理论与实践研究经验。已发表/在投 8 篇 SCI 论文、5 篇中文论文、4 项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