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非师范本科)—教育部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专业
专业简介:绵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立足绵阳、面向四川、辐射西部,服务绵阳科技城及周边人工智能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工智能专业依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厚重的基础,于 2022 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人工智能专业基础扎实,现有专任教师 1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5 人,博士 4 人,硕士生导师 2 人,校级教学名师 1 人。同时,学院拥有一批来自中国科学研究院、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北京优炫软件有限公司、绵阳科技城工业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及兄弟院校的多名专家、教授和一线工程师组成的兼职教学科研队伍。本专业建有机器视觉实验室、人工智能算法实验室、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等,建设面积达 800 余平方米。为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专业积极拓展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通过设立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践人才。
培养目标:人工智能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绵阳、面向四川、辐射西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文和学科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展需求,具备一定数学、外语基础,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掌握人工智能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各类工具、框架与接口实现智能系统的研发、训练与优化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工业企业、人工智能产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防等领域从事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工作,具有继续深造学习的能力。培养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产业前沿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应用、计算机视觉实战、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实战等。
附件:人工智能专业2023年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