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织红色梦想,智绘未来篇章”

发布日期:2024-07-16 16:56
发布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信息工程学院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主题为“数织红色梦想,智绘未来篇章”的实践活动。活动由辅导员陈岚老师带队分别前往北川地震遗址、两弹城、王右木纪念馆开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读书分享等志愿服务和实践调研活动。

北川地震遗址之行

                                                     ——感悟伟大抗震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当代青年感悟伟大抗震精神的,明白在灾难面前生命的可贵性和团结、坚韧、不屈不挠的重要性,7月10日,实践团队走进老北川县城遗址,面对周围因地震而垮塌的房屋,同学们向前的步伐沉重而悲痛,当来到了遇难同胞的缅怀地,同学们自发为遇难同胞们默哀,默哀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这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珍贵。缅怀遇难同胞,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尊重和悼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一次深刻反思,我们应该从灾难中汲取教训,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此后,同学们来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看着陈列在馆中的遗址文物,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了抗震救灾、家园重建这一可歌可泣的过程。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作为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核心项目,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思,更成为传承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载体。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复原场景和视频等多种数字化形式,生动展现了抗震救灾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力量。

最后,同学们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尊重自然,更加珍惜生命,提高自身防灾减灾能力;另一方面,在灾难面前,应充分彰显人类的坚韧不拔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展现信工学子的青春活力,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两弹城实践学习之旅

                              ——探索辉煌历程,传承红色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强大动力。为了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7月11日,实践团队前往绵阳两弹城进行学习。实践学习从参观大礼堂开始,这座保存完好的建筑曾是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召开会议和举办文艺活动的场所,在这仿佛能看到当年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力表决心、喊出口号、严肃报告、认真讨论的场景。他们在这里凝聚共识,共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贡献智慧和力量。随后,同学们走进了战备防空洞遗址,这里是以前为快速转移保护器材设备、人员和重要资料而修建的,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当时科研人员的特殊工作环境,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的毅力和决心。

   随后,团队前往邓稼先旧居和王淦昌旧居,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些伟大科学家们的生活环境。简陋的屋子、简单的家具,却住着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只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能快速进步。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两弹历程馆是此次实践学习的重要部分。在这里通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等方式,生动展示了中国研制两弹的不凡历程和辉煌成果,每个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亲眼见证了科学家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的场景,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奉献,让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此外,同学们还陆续参观了情报中心、办公大楼、将军楼等地点,进一步了解了“两弹一星”工程的背景和历史,见证了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也承载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追求。随后,同学们在两弹城入口处以及两弹城博物馆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绵阳两弹城实践学习之旅,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这种精神不仅是科学家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象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把在绵阳两弹城所学到的知识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将秉持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传播这种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红色基因。


王右木纪念馆学习之旅

                                                           ——敬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为培养和帮助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7月12日,同学们前往王右木纪念馆进行学习。在纪念馆内,同学们首先被王右木先生的雕像所吸引,这座用大理石铸成的3米高塑像,庄严而肃穆,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王右木先生的伟大与不朽。随后,同学们步入陈列室,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生动的实物展品,详细了解了王右木先生的留学日本、任教成都、创建组织等生平经历,特别是他领导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人声》报、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等革命活动,让同学们深感震撼和敬佩。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详细介绍了王右木先生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他的一生都在为劳苦大众谋取均等幸福、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不仅为四川乃至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在马克思读书会现场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王右木纪念馆作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革命的精神,更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青春恰似火,正逢扬帆时!信工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新征程中贡献青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审核:梁建华